道德千古事,文章上经来,道德文章千古事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6-26 0
  1. 《容斋随笔·文章小伎》译文与赏析
  2. 认识的文言文
  3. 赞美中国的名句
  4. 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分析大学生论文抄袭和学术现象
  5. 古诗名言警句大全
  6. 我对文言文的看法作文

历史上的古人诉说的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篇一

1.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梁实秋

2.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3.荣誉是时间的女儿。阿兰

道德千古事,文章上经来,道德文章千古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珍惜时间能够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5.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培根

6.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我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高尔基

7.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8.上帝绝不会只赋予你使命,而不给你时间去完成。约·罗斯金

9.时间,不会像大自然的春天那样年复一年的出现,却像滔滔江水,昼夜不停地向前流逝。箴言

10.时间是最伟大公正的裁判。俄罗斯

11.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布莱希特

12.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马克思

13.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作者:郭沫若

14.时间一分,贵如千金。谚语

15.时钟随着指针的移动滴答在响:“秒”是雄赳赳气昂昂列队行进的兵士,“分”是士官,“小时”是带队冲锋陷阵的骁勇的军官。,所以当你百无聊赖,胡思乱想的时候,请记住你掌上有千军万马;你是他们的统帅。检阅他们时,你不妨问问自我他们是否在战斗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菲·蔡·约翰逊

16.抓住今日,尽可能少依靠明天。

17.时间能揭露万事。英国

18.谁期望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谁就没有时间去淘气胡闹;淘气胡闹是应当自行消灭的。果戈理

19.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唐·刘禹锡

20.与时间抗争者应对的是一个刀枪不入的敌手。塞·约翰逊

历史上的古人诉说的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篇二

21.节俭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22.把时间用得节省些,我很可能把最珍贵的金刚石拿到手。歌德

23.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罗曼·罗兰

24.时间和潮流永远不待人。司各特

25.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童第周

26.光阴潮汐不等人。缅甸

27.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28.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能够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柳比歇夫

29.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蒙森

30.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莎士比亚。

31.放下时间的人,时间也放下他。(莎士比亚)

32.懒鬼起来吧!别再浪费生命,将来地坟墓内有足够的时间让你睡的。富兰克林

33.零碎的时间实在能够成就大事业

34.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俭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培根

35.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是谋财害命,浪费自我的时间等于是慢性***。列宁

36.时间,天天得到的都是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聪明和气力,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37.时间,每一天得到的都是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鲁迅

38.浪费时间就是***,尤其是浪费休息的时间,直接威胁着生命。徐特立

39.我想正是伸手摘星的精神,让我们很多人长时间地工作奋战。不论到哪,让作品充分表现这个精神,并且驱使我们放下佳作,只求杰作。李奥贝纳

40.我的遗产多么壮丽广阔辽远!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中华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句 (精选40句)

中华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句(篇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6.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7.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10.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1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1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3.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7.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18.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1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中华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句(篇二)

2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22.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23.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25.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别)

26.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清?杨继盛)

27.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2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2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3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3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3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

3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3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6.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3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3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3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中国历史上那些惊艳的句子

中国历史上那些惊艳的句子篇一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

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6.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7.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10.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清?曹雪芹?红楼梦)

1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1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13.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1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1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18.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1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国历史上那些惊艳的句子篇二

21.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

2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2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2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

2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2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2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2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3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

31.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3.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34.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5.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36.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3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38.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3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40.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最强历史上的吝啬鬼搞笑语录

募捐人来到马克塔家说“马克塔大叔,您也为咱们的游泳池作点贡献吧?”“当然,当然”马克塔说着,去提了一桶水递给了募捐者。

某人的衣袋里放满了旧信封草纸香烟壳等等,别人问他这是做什么用,他解释说“我同朋友在一起吃东西,将吃完算账的时候,一方面嘴里说‘我来!我来!’一方面就从口袋里拿这些旧信封啦,碎纸啦……一件一件拿出来,等到掏完的时候,朋友已经算过账付过钱了。”

某人天天在学盲文。朋友不解地问他:“你眼睛好好的,干嘛要学盲文呢?”那人回答:“我不过是想晚上看书时能节省点儿电。”

一对夫妻不和,经常吵架,一天晚上他们又吵起来了,越吵越凶,最后厮打起来。丈夫建议道“为了防止衣服被撕破,咱们***衣服到外面打去。”

霍森先生和他的妻儿们开着一辆老爷车去郊游,车子竟在铁路的交岔道口上抛了锚,而远处已经见到一列火车正在开过来!妻儿们都呼喊着要赶快弃车逃命,但霍森却坚决不肯。他说:“把值6000块钱的汽车留在铁轨上,我不干!你们如果能保持镇静,我可以让车子重新发动。”

弄了好一会儿,汽车依然不动,而火车越来越近。他的妻儿们不一切地翻身跳出汽车逃命,霍森却不为所动。眼看就要撞上火车了,霍森突然高叫:“罗丝,万一我死了,保险箱的钥匙在我书房的莎士比亚全集后面!”火车及时刹车,霍森幸免一死,他自语道:“现在我又要另找一个藏钥匙的地方了……”

张三是一个镇上出了名的吝啬鬼。 有一天,他的亲戚来他家做客。正好外面来了一个卖熟牛肉的,他亲戚对张三说:“给我买斤牛肉吧,在你家净吃豆腐了。” 张三过意不去,只好出去买牛肉。 不一会,听外面传来讨价还价的声音:“三块一斤行不行?” “不行!” “五块一斤行不行?” “不行!” “七块一斤总行了吧!” “不行不行,一百块也不行!” 张三回来对他亲戚说:“不知怎么的,他就是不肯卖给我。” 他亲戚只好自认倒霉。 晚上他妻子训斥他:“你是傻了吧,三块一斤不行,还要七块?” 张三说:“哪儿呀,我是拿砖头和他换呢!”

某人犹豫了半天才决定向一教堂捐献一分钱。不料,当他交出那一分钱时,有个人朝神父喊道“这一分钱是我们俩共同捐的!”

某人一顶帽子戴了15年,后来到底破了,不能戴了,他只好去买一顶新的。他走进街上唯一的那家帽店对老板说“我又来买帽子了。”

某人抱怨邻居说:“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吝啬鬼!铁锤子都舍不得借给别人用,好像一用就会坏掉。真没办法,我只好拿出我自己的锤子来用了!”

某人致信给《爱丁堡报》编辑部说“如果你们再继续刊登《吝啬鬼的故事》的话,我将不再订阅你们的报纸。因为我的邻居对这篇连载极感兴趣,他每天都要向我借阅,我又不好意思不借给他。”

《容斋随笔·文章小伎》译文与赏析

中国古代名句

[先秦名句]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 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 醴(lǐ):甜酒。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解读]经过反复考虑然后才***取行动。这话适用于莽撞行事的人。三:多次。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解读] 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解读]人生在世应当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使死了也不当害人的“鬼”。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解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人尤天。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解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解读]原文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作一年的打算,没有比种植谷物更恰当的;作十年的打算,没有有比培植果木更恰当的;作终身的打算,没有比培育人才更恰当的。换一种说法就是: 种植一次而有—次的收获,这是谷物;培植一次而有十次的收获,这是果木,培育一次而有百次的收获,这是人才。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巧妙如神地使用人才,那么,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培养人才也是不容易的。树:种植,培育。木:树木。人:人才。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这句话强调重在实践,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汲取。在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是非常丰富的,你不去学习就得不到。旨:味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解读]天寒地冻,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节操和品格。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真正考验人。雕:同“凋”,凋零,零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解读]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原指一国的人才,也可以为另一国所用。后来比喻借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或者比喻拿别人的情况作为借鉴。从读书做学问这方面来讲,学文科的,要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自然科学的,也要读些人文科学的书。他山:别的山。攻:琢磨。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解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投:投掷,在这里是赠送的意思。报:回报,回赠。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解读]羊跑了再修补羊圈,还不算晚。原文是: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末为迟也。”我们知道,事情失败后,及时补救,还不为迟;怕就怕不吸取教训,不***取补救措施。亡:逃跑。牢:牲畜圈。臣:庄辛在楚襄王面前的自称。鄙语:俗话。顾:回头看,回头召唤。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解读]坚持做事的人总会成功,不断前行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为、行,就是实际行动。有了实际行动,再难的事情也能办到;没有实际行动,容易的事情也办不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解读]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解读]为学之道,再没有比接近良师更便利的了。一个好教师,胜过万本书。尊师敬师,拜师求学,是求知的捷径。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解读]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果:坚决。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解读] 饱食伤心,欲多伤心。修养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最好的办法是减少私欲。欲:情欲,贪欲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解读]成语“一暴十寒”出自 这句话,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意思是: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比喻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虽:即使。暴(Pù):通“曝”,晒。寒:冻。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解读]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孔子的***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们干出政绩不要急于求成。事物发展有它的规律性,学习上也要循序渐进,不打好基础,就想攻克尖端科学,快出成果,也是办不到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解读]了解自己这方面的情况,也了解敌方的情况的人,打一百次仗也没有危险。这是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军事方面,只要和他人有关的,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知己知彼的问题。殆(dài):危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知子莫若父。——《管子·大匡》

[解读]没有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儿子的了。知:熟悉。莫:没有。若: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汉魏南北朝名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解读]时间像江河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空留悲伤、后悔。人生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看似长久。年少的时候盼望着长大,常觉得日子过得很慢,来日方长。其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任其蹉跎,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甘暴弃,终于要后悔也来不及。

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曹植《七步诗》)

[解读](豆萁与豆)本来都是豆根所生,(豆萁燃烧着)煎熬豆子,为什么这么紧急?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违背天理,为常情所不容。告诫人们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嫉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不做到,就将处死。曹植未走完七步,便作成了一首诗,后人称为《七步诗》。广泛流传的四句是:“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萁(qí):指豆茎。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

[解读]病是从口里吃进去的,祸是从口里说出来的。这句话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说话不注意会招来祸害。处世戒多言,言多必有失。傅玄:(217——278)西晋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傅子》、《傅玄集》。明朝时有人把他的作品收集编成《傅鹑觚集》。口铭:关于口的座右铭。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读]不进入老虎洞,就捉不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重大成功。也指不经实践就难以获得真知。不:亦作“焉”。

认识的文言文

文章小伎

文章小伎

原文

“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虽杜子美有激而云,然要为失言,不可以训。文章岂小事哉?《易·贲》之彖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称帝尧焕乎有文章。子贡曰:“天子之文章,可得而闻。”《诗》美卫武公,亦云有文章。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圣贤,桀、纣、幽、厉之昏乱,非《诗》、《书》以文章载之,何以传?伏羲画八卦,文王重之,非孔子以文章翼之,何以传?孔子至言要道,托《孝经》、《论语》之文而传。曾子、子思、孟子传圣人心学,使无《中庸》及七篇之书,后人何所窥门户?老、庄绝灭礼学,忘言去为,而五千言与《内》、《外篇》极其文藻。释氏之为禅者,谓语言为累,不知大乘诸经可废乎?然则诋为小伎,其理谬矣!彼后世为词章者,逐末而忘其本,玩其华而落其实,流宕自远,非文章过也。杜老所云:“文章千古事”,“已似爱文章”,“文章日自负”,“文章实致身”,“文章开?奥”,“文章憎命达”,“名岂文章着”,“枚乘文章老”,“文章敢自诬”,“海内文章伯”,“文章曹植波澜阔”,“庾信文章老更成”,“岂有文章惊海内”,“每语见许文章伯”,“文章有神交有道”,如此之类,多指诗而言,所见狭矣!

注释

[1]伎:技巧。[2]致身:慎独、磨炼的意思。

译文

“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虽然这两句诗是杜甫(字子美)有感而发,但是应该算是失言,不可当做典式。文章怎么可以说成是小事呢?《易·贲》的《彖》辞中说:“刚柔互相交错,便是天文,以文明之道立身处事,便是人文。看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通过观察来得知一年四季的时令变化,观察人间的文明之道,据此以教化大治天下。”孔子称赞帝尧的文物制度光明灿烂。子贡说:“老师写的文章,可以得到,可以听到。”《诗经》中赞美卫武公,也说他有文章。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贤明君主,夏桀、殷纣王、周幽王、周厉王等昏君,如果没有《诗经》、《尚书》用文章的形式记载下来,怎么能流传后世呢?伏羲画八卦,文王在他的基础上推出为六十四卦,如果不是孔子用文章的形式作了《十翼》进行解说,后人又怎么能知道呢?孔子的至理名言,寄托在《孝经》、《论语》的文字,因此才可以流传下去。曾子、子思、孟子传授孔圣人的儒家学说,倘若没有《中庸》和七篇《孟子》等书,后代的人又从哪里能窥其门径呢?老子、庄子拒绝主张礼仪制度,胡乱说没有文章,可是五千言的《道德经》和分内、外篇的《庄子》却又极尽文藻之能事。佛门***参禅,说语言是累赘,不知道大乘诸经典可不可废弃?把文章贬低为小事,这个道理实在是太荒谬了。那些后代作文章的人,逐渐忘记了写文章的根本目的,只注意它的表面形式,追求文辞的华美却忽视其内容,照着这样子下去以致越来越远离其根本,这不是文章本身的过错。杜甫所说的“文章千古事”,“己似爱文章”,“文章日自负”,“文章实致身”,“文章开奥”,“文章憎命达”,“名岂文章着”,“枚乘文章老”,“文章敢自诬”,“海内文章伯”,“文章曹植波澜阔”,“庾信文章老更成”,“岂有文章惊海内”,“每语见许文章伯”,“文章有神交有道”,如此之类,大多是对诗歌而言,他的识见真是狭窄。

评析

作者在此批评杜甫“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的观点,实际上是秉承长久以来“文以载道”的信念。“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儒家的传统***道德。周敦颐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没有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的。“文以载道”的思想,其实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己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唐代文学家韩愈又提出的“文以贯道”之说,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

古代文学家提倡诗教,企图以文学作为推行教化的有力工具。“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都是为其“道”服务的。“文以载道”不但成为散文的共同准则,而且成为整个古代文学的基本精神。这也是作者批评杜甫“文章小伎”观的基本出发点。然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认为文章是“小伎”,但其诗文却有经天纬地的力量,因而被誉为诗中之“圣”。而大多数腐儒即使整日默念“文以载道”,却也只能“逐末而忘其本,玩其华而落其实”。比如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虽说要“代圣人立言”,确顶多是写陈词滥调,高头讲章罢了。文字要用来表述真实的感情和思想。这一点在杜甫心中是自然而然的,所以他把文章看为“小伎”。后世之人大多数做不到这一点,便把“文以载道”高高供奉起来。这或许是作者无法超越历史的局限性所在。

赞美中国的名句

1. 以我认识了古文为题的作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 “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与武昌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是两种人生轨迹。王勃才华横溢, 诗文俱佳,四杰之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且年少得志,14岁就被表为官。总觉得一个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范仲淹青少年贫苦,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官至参知政事

2. 对文言文的认识写作文

美使人感受到一种情感、思想、智慧的愉悦、满足和升华,使心灵变得更美好开阔,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等.如200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则简答题:阅读《宋史·文天祥传》选段,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这道题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过零丁洋》和《谈骨气》两篇课文,从舍生取义的角度来谈文天祥亲自率领军队抗元,失败被俘后坚决拒绝投降元朝的铮铮铁骨;亦可谈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以身许国出使元朝,后奋战不息,最终以死报国,重于泰山,“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而赢得中华子孙的敬仰.学生从这悲壮的美中可受到震撼,体验到强烈的情感节操的感染和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世代传承.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与思辨的阅读近来颇为流行,它对初中生的思想认识、综合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2002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卷中要求学生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并辨析:(《爱莲说》)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在现实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我个人认为:“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对立的观点实质归结为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环境是次要的,在一定条件下亦起相应的作用.人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会在成长中(一般情况下)表现得更优秀;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出淤泥而不染”,即改造环境,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磨炼得更坚韧,另一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被环境影响改变.这就表明人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学习科学文化诸多方面的知识,如此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有用人材.实践证明:竞争的实质,归结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优秀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广***生难道还不能由此窥一斑而见全豹吗? 重视文言文阅读中简述题的能力测试趋向,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诸多能力,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所做的一切必须都是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为与时俱进的人材,对他们的教育与影响将是终身的.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有新的发展动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3. 认在古文中的意思

基本字义

1. 分辨,识别:~生。~得。辨~。

2. 表示同意:~可。~账。

3. 与本来无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亲。

4. 认吃亏:这事没办成,我~了。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言,忍声。本义:认识,辨明)

2. 同本义 [recognize;identify]

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水浒传》

过了数日,待没了认色,却将去本府告赏。——《古今***》

3. 又如:认出他失散多年的兄弟;认记(辨认的记号);认色(辨认的标记);认旗(军中作为标志、信号的旗帜);认领(辨认并领取);认证(辨认并证实);认透(看透了,识破);认尸(辨认亲人的尸骨)

4. 看作;认为 [regard as;think;consider]。如:认真(当真,信以为真);认贼为子(佛家语,比喻把虚妄现象当作真实的理境,指众生总以现象代替本体;泛喻颠倒是非,善恶不分);认犯头(认为冒犯的理由。即发生误会)

5. 承认 [admit;acknowledge]。如:认过(承认过失);认供(招供);认范(认账;就范;承认)

6. 把本无某种亲密关系的人看作有某种亲密关系 [adopt]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水浒传》

7. 又如:认义(结义;结拜);认亲(认作亲戚);认族(把同姓不同宗的人认成同族);他们认他为养子

8. 赔礼道歉 [apologize]。如:向她认个不是

9. 应允承担;在正式协议书上签名认购(如股票),尤指签名认购新的证券 [subscribe]。如:认纳(应承交纳);认捐(应承捐钱);认派(应承摊派);认打(愿意挨打);这批股票中就数他认得多;认股权(指在一定期限内,依一定价格,向公司认购一定股数之权利)

10. 认命;认吃亏——后面带“了” [accept as un***oidable]。如:你不用管,这事我认了

11. 记得;认得 [know;recognize]。如:认取(记得;认得);认知(认识和感知);认的(认得)

12. 通“讱”。说话谨慎 [deliberative]

4. 求几篇常见的古文

1、司马迁赞李广① 《传》②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③如鄙人④,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⑤于士大夫也。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⑥”。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字词注释 ①选自《史记》。②传(zhu4n):指《论语》。

③恂(x*n)恂:诚恳谨慎的样子。④鄙人:乡野的人。

⑤信:同“伸”,这里有取信、使……相信的意思。⑥“桃李”二句:桃李并不说话,但是由于花朵美丽,果实甘香,人们自然会接踵而至,在树下踏出一条路来。

蹊(x9):小路。 诗文翻译 《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

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

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

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2、何岳拾金不昧原文: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

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

(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意义: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3、钱金玉舍生取义原文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衅起,钱方***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其亲友尼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为?”钱不听。

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

译文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崇尚廉洁的气节。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战争爆发。

钱金玉正在休***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在休***,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

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却毫不后退。

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

不久,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左胸,他于是倒下了。在临死的时候,他还大呼“卖国贼害了国家”而不停。

4、郑玄谦让无私原文 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

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

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

译文 郑玄想注《春秋传》,还没有完成。有事外出,与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个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认识。

服虔在客店外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这部书的想法。郑玄听了很久,觉得服虔的见解多数和自己相同。

于是走到车边,对服虔说:“我早就想注《春秋传》,目前还没完成。听了您刚才的话,看法大多与我相同。

现在,我应该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给您。”这就。

5. 急需五篇含道理的文言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尘烟霭全部散尽,天空与山峰显露出同样清澄的颜色。让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任凭它或东或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奇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江水全都呈现出一片青苍之色,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动的鱼和细细的卵石,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湍急的流水快于飞箭,汹涌的江浪势如奔马。

两岸夹峙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青的树木。山依恃地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比远。

争着向高处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峰峦。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声响;好鸟彼此和鸣,织成嘤嘤的谐美旋律。

蝉儿则无休止地鸣叫不停,猿猴则千百遍地啼叫不绝。在仕途上鹰一般冲天直上的人,望一眼这么美的峰峦就会平息热衷名利的心;整天忙于筹划治理世俗事务的人,看一看如此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天日,即使白天也像黄昏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会漏下一些光斑。 爱莲说: 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

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

香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也。 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

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人也 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

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分析大学生论文抄袭和学术现象

1、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国籍:中国,朝代:现代。

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国籍:中国,朝代:现代。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国籍:中国,朝代:现代。

4、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国籍:中国,朝代:现代。

5、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国籍:中国,朝代:现代。

6、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国籍:中国,朝代:现代。

扩展资料:

赞美中国是一种爱国的表现,爱国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失去祖***亲的保护,个人就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履行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亲的报答。爱国是公民必须拥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爱国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

古诗名言警句大全

1、处罚机制的缺失

对于曝光的国内学术剽窃***,在反思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的监督和处罚机制的缺失。要根绝类似的现象,社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厉的处罚体系,让所有的人不敢“以身试法”。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代表表示,中国学术界和***要及时行动起来,共同捍卫学术尊严,让剽窃、行为成为***喊打的“过街老鼠”。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指出:“我建议******取严厉的措施,在打击学术***方面一定不能手软。今天容忍一个偷窃,明天就有十个偷窃。”目前,我国对论文剽窃的处罚手段还没有一个统一、客观的基本标准。国内对待大学生抄袭和剽窃的处罚案例经常见之报刊。2005年12月,北京大学出台了《本科考试工作与学术规范条例》,对论文***的学生不再手下留情。北大决定本科生有下列情况之一,学校可以开除学籍:提交的论文、实验报告、科研论文存在抄袭事实,抄袭篇幅超过总篇幅50%的;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抄袭事实,抄袭篇幅超过总篇幅30%的;由他人替自己撰写论文和替他人撰写论文的[10]。北京大学希望通过严厉的处罚杜绝剽窃行为。无独有偶,2006年6月,暨南大学一名研究生因为两次递交的课程论文被认定为抄袭,被学校开除学籍。暨南大学认为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可以对学生行使管理和奖惩权。条款明确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后来,当地***支持学校决定,驳回原告的上诉。除高校学生之外,高校和科技界对学者抄袭行为建立处罚制度设想也很多:例如,为了杜绝高校学术和科研***,教育部2002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5月,为了在我国科技工作者中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职业道德,中国科协起草了《科学家行为准则》,科协***周光召呼吁制订科学道德公约和规范,建立科技人员诚信档案。同月,教育部宣布将要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负责制订处罚学术不端行为的基本准则与实施细则,给有关单位参考。我国的相关法律也有类似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46条明确规定: 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并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剽窃、抄袭他人作品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发行其作品的。我们需要一个统一、客观的第三方监控机制,对抄袭、剽窃的认定有基本的定性,当然我们要求量化指标,达到什么程度可以认定。在这里,我国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美国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论文的剽窃区分得很详细,列出剽窃的5个层次,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美国还在1989年初成立“科学求实办公室”负责处理科学家的越轨行为。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部也专门成立“研究诚实办公室”,负责处置由美国***资助的研究项目,随时公布违规者的姓名、单位、情节、处罚决定。一旦某个人“榜上有名”,其学术生涯基本宣告结束。

2、学术道德的缺失

学术没有道德便失去了灵魂。作为学者和科学家,诚实是最起码的基本素质。中国古人认为,诚是真实、表里如一的品格,也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说人文本质是“求善”,艺术的本质是“求美”,科学的本质便是“求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科研人员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学问,努力钻研一个方向,潜心塑造精品论著,成为该方向的专家。学术之所以让人痛心疾首,是因为学者和教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的最后底线。学术和学者***了,就会动摇这个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学术***的发生并不单纯是制度问题,而是“整个社会诚信缺失,价值导向出了问题在教育界的反映”。 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也强调“学术道德是一项基础工程”,并以此呼吁学术者要保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北京大学校长许志宏院士也呼吁高校教师在科研中要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教授指出“学术的本质是发扬真理,学术一旦***了,真理就失去存在的空间。大学一旦出现了学术***,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就会丧失。”学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脉,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而上”,是不能工具化、实用化的。然而,今天的学术评价体制,把学术和学术研究当成一种工具,用以获取学术之外的实际利益。由于一些人道德操守的沦丧,弄虚作***成为谋取个人利益最便利的“捷径”,于是学术成了某些人的升降机和敲门砖。对于学术和学术研究,正确的观点是“为学术而学术,为研究而研究”。

3、对策和思考

(1)建立客观、科学的监督机制

仅仅靠道德的力量去维持学术的纯洁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国内建立一个统一的、客观的、科学的学术规范机构,专职调查和处理学术领域的违规行为。美国的类似机构我们可以借鉴:1989年,美国建立“科学求实办公室”,从科学研究的不同环节加以防范,例如,从选题、研究、论文发表、成果公布等阶段监管。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部设立有“研究诚实办公室”,调查和处理由***资助的研究项目的行为,最近几年接连曝光了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的不诚实行为、南卡罗纳医科大学博士的论文捏造数据行为、哈佛大学医学院教师的研究报告行为、密苏里大学教授研究成果的变造行为,令这些越轨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有的人从此失去了学术生命。可以设想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科学道德监督机构,专门接受举报、调查、处置,由这样一个机构做出客观、中肯的报告,依照规定处置。在处置过程中接受人们的申诉,公布越轨情节,展示具体证据,让人们口服心服。同时公布违规者姓名和情节,通过处理给更多的人以警示。让所有的学术界人士明白一个道理:不具备诚实品格的人不配搞科研和学术研究。

(2)加大相关立法和处罚力度

要杜绝科技行为,必须通过立法去制止。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呼吁***取有效的立法手段预防和防止类似现象的发生。我国目前还没有惩治剽窃他人成果的法律,有关部门应该着手考虑如何制订一部有效的行政法规或著作权法规的具体细则,在学术和科技领域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局面。此外,加大目前规则的处罚力度,让人知道应该“有所不为”。美国现有的处罚措施是相当严厉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的“诚实办公室”一旦发现学者涉嫌,随时公布其姓名,并与越轨者签署“自愿排除协议”。在未来3―5年内不得参与任何由***资助的所有项目,同时向被侵权者公开道歉和赔偿。美国的一些杂志处罚的力度也相当厉害,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规定:未注明出处地全文***一篇论文,将导致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并吊销违规者在(IEEE)刊物上发表权利达五年;未注明出处的大量***(达一半篇幅的),处罚同上;未注明出处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图的,可能在该文章记录中列入违规,必须向原作者道歉以避免吊销发表权利3年。

我对文言文的看法作文

古诗名言警句大全

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3、更多名言警句请关注:最佳励志名言 关于一团一队的名言名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8、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葛

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11、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1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13、关于一团一队的名言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15、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一阴一崔少府国辅)

16、射人先一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19、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21、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3、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2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27、关于一团一队的名言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29、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30、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31、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32、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一阳一。(宋李纲病牛)

3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一浪一淘沙)

34、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3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36、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39、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三国魏曹植君子行)

4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头吟)

4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励志名言警句大全 时间名言警句大全 初中名言警句大全 分页:123 古人励志名言大全 古文经典励志名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论语经典名句关于教师节的名人名言|教师节...有关刻苦学习的格言孔子道德名言老子的名言警句李嘉诚的经典名言鲁迅名言警句梦想与现实的名言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关于水的经典语句关于思念的话语古语名句关于死亡的句子关于岁月的话语品味人生的格言经典励志个一性一签名关于童年的话语本文标题:古诗名言警句大全

扩展阅读

古诗名句大全

1、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2、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3、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5、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6、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

7、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8、亦有限,列国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9、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王安石《十五》

10、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栻《立春偶成》

11、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2、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李商隐《富平少侯》

13、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14、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李白《塞上曲》

1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16、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17、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陈与义《送人归京师》

18、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张绍文《酹江月淮城感兴》

19、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陈维崧《虞美人无聊》

20、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21、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22、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韦应物《送杨氏女》

2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屈原《国殇》

24、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25、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韩愈《听颖师弹琴》

26、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曹操《蒿里行》

27、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

28、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29、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30、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3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32、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及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4、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秦韬玉《贫女》

3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6、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7、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8、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39、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0、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1、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李商隐《楚宫》

42、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李白《秦女休行》

43、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44、已闻塞下销锋镝,正自胸中有甲兵。陈亮《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

45、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46、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瑶池》

47、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48、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唐寅《美人对月》

49、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50、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5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2、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53、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王沂孙《齐天乐蝉》

54、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55、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56、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5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58、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杜甫《悲陈陶》

59、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60、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代出自蓟北门行》

61、如今直上***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62、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63、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后宫词》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65、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牛希济《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

66、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67、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杜荀鹤《山中寡妇》

68、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69、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70、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71、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王维《少年行四首》

7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73、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74、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许浑《塞下曲》

75、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76、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77、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妇词》

78、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79、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8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81、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韦应物《送杨氏女》

82、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83、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8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85、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86、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袁枚《遣兴》

87、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88、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孟郊《列女操》

89、罗袖洒赤血,英气凌紫霞。李白《秦女休行》

90、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李白《豫章行》

91、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古诗名言名句

1、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5、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释文向《过苕溪》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9、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10、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1、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15、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6、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1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20、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2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22、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2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24、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2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6、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2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3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3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3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3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35、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翁照《与友人寻山》

3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37、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3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9、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40、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4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42、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43、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

44、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45、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吊僧诗》

4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二首》

47、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黄遵宪《杂感》

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9、***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李绅《答章孝标》

50、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51、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杜牧《读韩杜集》

52、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53、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遣兴》

54、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5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5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57、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58、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6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6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6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63、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昼夜乐》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65、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论诗五绝》

66、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67、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6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6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70、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7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7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4、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75、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陈亮《三都乐》

76、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77、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黎志远《汉阳舟次》

78、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7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8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8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8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83、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8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85、所谓***,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87、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8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89、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90、***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9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9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9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94、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9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9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阳春曲。题情》

98、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9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薇》

10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0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102、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10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10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10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06、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10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108、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王若虚《论诗诗》

109、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1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1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

112、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1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1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1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16、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17、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118、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

11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葛》

1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论诗》

12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22、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古诗名言警句大全》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抒情的古诗名句 专题。

1. 对文言文的认识写作文

美使人感受到一种情感、思想、智慧的愉悦、满足和升华,使心灵变得更美好开阔,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等.如200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则简答题:阅读《宋史·文天祥传》选段,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这道题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过零丁洋》和《谈骨气》两篇课文,从舍生取义的角度来谈文天祥亲自率领军队抗元,失败被俘后坚决拒绝投降元朝的铮铮铁骨;亦可谈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以身许国出使元朝,后奋战不息,最终以死报国,重于泰山,“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而赢得中华子孙的敬仰.学生从这悲壮的美中可受到震撼,体验到强烈的情感节操的感染和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世代传承.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与思辨的阅读近来颇为流行,它对初中生的思想认识、综合能力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2002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卷中要求学生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并辨析:(《爱莲说》)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在现实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我个人认为:“出淤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对立的观点实质归结为人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是主要的,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环境是次要的,在一定条件下亦起相应的作用.人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会在成长中(一般情况下)表现得更优秀;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出淤泥而不染”,即改造环境,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磨炼得更坚韧,另一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被环境影响改变.这就表明人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因此,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学习科学文化诸多方面的知识,如此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有用人材.实践证明:竞争的实质,归结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优秀人才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广***生难道还不能由此窥一斑而见全豹吗? 重视文言文阅读中简述题的能力测试趋向,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诸多能力,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所做的一切必须都是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为与时俱进的人材,对他们的教育与影响将是终身的.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有新的发展动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对学习文言文的看法

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1)学好文言文,有利于了解和学习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他把我国五千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而有序地保存下来。我们只要稍稍回顾一下,从《尚书》一直到清代文学,就可以感受到这些文言典籍里蕴藏着多么丰厚的中国文化,包含着多少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

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没有理由抛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作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

高中时期学习文言文,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产生深远影响。 (2)学好文言文,有利于丰富精神世界,熏陶语感。

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等先贤,以文言构筑的诗文,是辉煌灿烂的“精神灯塔”,照彻千万年,沐浴古今人。他们的灵魂,用文言走过的漫漫的精神历程,我们今人再通过文言,让学生去循迹走过,对学生的精神就是一次次历练。

不断地走过、不断地历练,就是民族的精神积淀、精神记忆与精神传承!同样也是语感的形成。作家李霁野上世纪四十年代说:“读过一点诗词的人,黄鹂、燕、鸠、杜鹃等鸟所引起的情绪,也自然和未曾读过诗的人完全不一样。

我们经过诗文的眼睛来看万象,经过诗人的耳朵来听万籁,仿佛是增加了一种感官,而不曾读诗的人,却仿佛是瞎了眼睛,聋了耳朵,他们的生活经验自然也就贫乏得多了。”这里的诗词指的是古典诗词,如此量化积累,就是语感的形成,也是精神气质的形成。

这些恐怕是单纯学习白话诗文所不可替代的。 (3)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促进道德回归。

道德作为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既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手段,又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它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文言流传下来很多有价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因此,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其中包含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魂。在当前重新树立个人责任与美德的过程中,文言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与功能。

我们当代学生所普遍缺少的很多有关修身、治家、睦亲、就业、交际等道理在古代经典名著中都有发人深思的论述。例如,《中庸》里对人与人交往中所讲究的“诚”有这样的论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矣。”再如道德操守,古人对这方面的强调提高到了及至,甚至把道德看得比生命还宝贵。

用孔子的话讲就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这些道德观念固然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辨证的方法,合理地去发掘利用,它就一定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塑造理想人格。(4)学好文言文,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坛闪耀着一群璀璨的巨星,他们是鲁迅、胡适、梁实秋、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林语堂、张爱玲等等,他们光华四射,文***灼灼。他们灵动地驾驭白话,筑起白话汉语的华彩篇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坛却顿失光彩,再没有涌现出一个灵动地驾驭白话的“***群体”,堪称“白话***”的只有寥寥几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中小学阶段截断了系统的文言文教育的血脉。

这使得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文坛主流的人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深入的文言教育,使他们难以达到文言所表现出来的简洁、干净、纯粹、典雅、形象、传神的境界。因此,在少年时期诵读相当数量的一流文言文,有利于提高白话文的写作水平。

2001年高考南京13中学学生蒋昕捷写出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明证。文章作者以熟谙的三国故事,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立意深邃,且通篇***用纯熟的古白话,明白晓畅,文才飞扬,老到的语言功夫受到阅卷老师的一致赞赏。

事后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蒋昕捷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平时喜欢诵读古典名著。“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与文言失去了联系的人,必然由于古汉语底蕴不足而使文章变得冗长、直白。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浩瀚的文化瑰宝, *** ***曾说过,对于古代文化要***取“古为今用”的态度。

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文言文,而且还要学好文言文,才能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3. 作文我对语文的看法三百字左右

对语文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每天都要用到语文,向别人介绍一样东西一件事情的时候就需要用语文来描述。表达一件事物也需要用到语文,就连跟别人交流或者向别人介绍自己都需要用到语文,总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

语文是有趣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经常看课外书从书中能学到语文写作方面的技巧与方法,让自己的作文能写的生动有趣或者感人,有一次竟然有一篇发表到刊物上了,写作给我带来快乐。

我感谢语文知识帮了我不少的忙,我学会许多成语也知道许多的语法知识,更喜欢古人诗词,从语文中我认识了李白,喜欢他的诗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的气势和豪放,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深沉。还喜欢孟浩然,白居易,杜甫等诗人的诗词。

我看了四大名著,让我通过语文认识名著中许许多多活灵活现的人物,感受到古人通过语文表达自己思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7613261想和观念的看法。当自己写了一篇满意的作文时我就会很快乐,当我看别人写的很有趣的文章时,我也会跟着开心笑起来,语文用它独有的魅力在我们的生活无所不在。

语文又像我们的朋友,它能帮助我们很多事。当我们不开心时,我们可以通过语文宣泄我们的情感,当我们开心时,我也可以用语文把它记录下来。

当有事想告诉远方的朋友时,我们可以通过语文写信写函表达我们意愿,当我们想了解以前的历史,可以通过古人留下的文字资料,来直接查阅来了解历史。语文真时我们好朋友。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即使商场***旅馆等到处都是用文字标记的标题和名字,让人更容易了解交流省去许多麻烦。语文是我们离不开的朋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方便。

4. 以我认识了古文为题的作文

古文观止读后感文章千古事,《古文观止》不过200余篇,但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书读人,要读经天纬地大文章,也要读气壮山河真丈夫。

我钟爱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大家的拨瑟而抖动。李密的《陈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 “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的光辉典范。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与武昌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是两种人生轨迹。王勃才华横溢, 诗文俱佳,四杰之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名句传诵至今。且年少得志,14岁就被表为官。总觉得一个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随一些苦果。当王勃在腾王阁上高呤“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两次获罪大致都与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轻有关。后一次获罪还连累到他老父被贬到南荒做县令,27岁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亲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陨落和他的升起一样迅速,实在是令人心痛。范仲淹青少年贫苦,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官至参知政事

5. 对文言文的认识从内容情感分析

“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的思想主张,以及作者对文中人、事、理的看法评价,是作者的感情态度在文中的反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把作者在文中或直露、或含蓄、或集中、或分散的观点态度分析、推理、概括出来。高中文言文主要考查传记类文章,因此必须了解所写人物的品质和功德,注意文中作者的简评性文字,如“孝甚”“刚直”等,注意记叙文中议论性的句子以及议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等。

作者在文章中表述自己的观点态度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间接表达――可能借叙述人物、***时选用的有褒贬色彩的词语来表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也可能借助文中的一个人物说出来,还可能借转述别人的评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直接表达――通过议论性文字中的中心论点、分论点,记叙性文字中的议论抒情句,说明性文字中的评述性语言来表现。

如《史记》中的文章结尾常有“太史公曰”等评价性语言。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言文中的观点态度”常见的命题角度主要有两种:(1)依据文章有关材料,分析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

(2)分析文章的有关内容,推理、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时多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合并在一起,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二、答题方法 做这类题一定要整体阅读原文,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文章中心和观点态度。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借“题”解“文”。

文言文中用来命题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语句,试题中对文章分析概括的文字,一般也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借“题”解“文”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重要技巧,通过“倒读法”,可以巧妙寻找到解题的钥匙。

2.筛选法。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的,议论性文字体现在哪里。

再将选项列出的“观点态度”与文中筛选出的相应的“观点态度”加以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3.概括评价法。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通过对人物、***的记叙、议论评价来表现的,因此就要从人物的言行、***的叙述中,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将这种评价与选项中的评价比较辨析,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4.抓题眼法。

认真审视题干,抓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确要求,仔细比对,综合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6. 作文:语文之我见300字(对学习语文的看法

语文和其他功课不同的地方,在于她时刻被使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受到我们不断地实践。

中文是博大精深的,几千年的沉淀使她趋于完美而复杂。学好中文是不易的,这种美丽的文字,是白居易笔下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白话文的历史不长,从到今天,不过百年时间。而文言文,攒积了几千年的历史,受尽了风霜年月的侵蚀,是真正浓香的酒。

从初中上来,文言文和古诗词成了考试的重点,课本有近一半的篇幅是古文。这是难点,也是挑战。

学好文言文并不难,足够用心,足够认真,足够勤奋,就足够取得不错的成绩:用心记,认真做,勤奋背。可就算是这几点,也是不容易做到的,课前预习不够充分,课时笔记不够全面,课后复习不够及时,就会出现遗忘、混淆。

说到底,语文学习就是要勤,“勤”了,自然会背、会记,也自然会考。而考试中的课外文言文部分,就是对于理解能力和课外积累、课内应用的考验,理解能力人各有不同,而说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则又是“勤”了。

勤做题、勤背文,反应自然会快。哎,可能我就是少了那么点勤,光说不把式,这也是我该努力的地方。

现代文的阅读一直是我最头疼的。课内的现代文像是一个模子,教给我们写作的条条框框,教给我们答题的方方面面,这些是可以学的。

而更难的,是对文意的理文章要表达什么,从中能学到什么。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要面对的是考试。

与其说揣摩作者的意思,更恰当地说是揣摩标准答案的意思。如果这样,就又跟“勤”脱不了关系,平时的勤做练习,勤记笔记,就能使我们积累起答题的技巧。

当然,我们的生活不是应试教育,在生活中,对一件事物有自己的见解体会,也许比人云亦云的所谓的“标准”更可贵。

7. 现在中学生对古文看法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其发展的过程和精华就浓缩在浩繁的古文里。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他颉所书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后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为文章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后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馀。”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后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他们既犟调“道”的重要,也很注重“文”的作用,并崇尚创造,主张“惟古於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他们所作的古文,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散文,从当时口语中提炼而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有自己的个性与时代现实性,也有部分较为艰深僻涩的,但非主流。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夫文靡於隋,韩力振之,然古文之法亡於韩”(《与李空同论诗书》),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韩愈的所谓古文与先秦汉代之文不同,它是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的。

学习阅读古文,需要较深的文字功底,二十世纪初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寻根文化再度热起,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当今世界到了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大,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现在,国学又可称国故,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

目前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提出了“新国学”概念,他认为新国学就是适应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新国学倡导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念,说胡适很行,同样也不否认鲁迅的伟大,各种文化的对立不要看得那么重,每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视中国文化为一个结构整体,是包括中国古代学术和中国现当代学术在内的中国学术的总称。"新国学强调的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谁也缺少不了谁。

数千年的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兴则国家兴,历史传统文化充满了凝聚力、召唤力和创造力。绝大多数古文都是经过很长时间传承的,其间气象万千佳作如云,一旦深入其间将会爱不释手自心俱醉!

诚然,对于一个初学者阅读古文就如同看天书一样难,我们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古人读书尚能“头悬梁、锥剌股”,今天有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输工具,为我们学习古文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古文教育越来越直观,只要稍稍下点功夫学好真文决非难事

8. 学习文言文的感想

原发布者:星缘蓝光

一、开头最好开门见山,直接写出在什么样的环境背景下发生的事,给下 *** 铺垫。二、直接写***,有什么使你有了启发,从而感悟到什么。现在没有没关系,以后干时多留心,寒***还长着呢,相信你会找到有关材料的,仔细品味生活吧!三、接着就可以写结尾了,也就是你感悟到的东西,要寓意深刻,打动人心,在做一小截,作文就算写好了。学习感悟 “人不学习要落后”――这是一句永远不老的老话:“人不能终身工作,却要终身学习”――这是学习型社会倡导的新理念。知识是一种神圣的“怪物”,怪就怪在它与其它***不一样,任凭权力再大、财富再多、武力再强,也掠夺和俘虏不到“知识”。获取知识的途径只能是学习。因为,学习是走进知识殿堂的钥匙。 学习与时间 学习需要时间,时间是学习的伴侣。在学习上肯多花时间、愿多花精力、能多花功夫的人,学习的内容就多,学习的层次就高,学习的感悟就深,学习的成效就大。 时间是***都具有的财富,但并不是***都能理解它的价值。有的人把它当作生命的一切,有的人把它当作吃饭与睡觉的刻度。时间与空间一样,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这是别林斯基对时间的定语。但在时间价值这杆天平上,却有着不同的重量。时间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鲁迅先生认为“时间就是性命”。富兰克林提出“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