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灰未冷山东乱是哪两个历史***_坑灰未冷山东乱包含了哪两个历史***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5 0
  1. 刘项原来不读书 讽刺了什么
  2. 坑灰未冷山东乱指什么历史事件
  3. 刘项原来不读书反映了在秦朝的哪个历史事件?
  4. 竹帛烟销帝业虚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5. 历史问题
  6. 唐代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写道:“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简要叙述中所述的两个历史事件!

这首唐诗不是很有名,但喜欢读历史的人多半知道它,尤其是后两句,往往被无奈的书生长叹吟颂,表达自己酸溜溜的心境。

诗中“坑灰未冷”指的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故先焚书后坑儒。但仅过了十多年,“坑灰未冷”就天下大乱,造反的“刘项”,却是“不读书”之人。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传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读书人的理想。但是,这一般是在太平时期,读书人通过正常的渠道,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来。如果在动荡时期,读书人就没有多大的市场了,这种时候一般是英雄、枭雄、土匪、流氓、无赖等等的时代和乐园。

坑灰未冷山东乱是哪两个历史事件_坑灰未冷山东乱包含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乱世是没有秩序和游戏规则的时候,而读书人读得书越多,所受到的约束就越多,他们思想潜意识中,***道德君臣父子等都是规范自身行为的规则。所以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三十年也成不了。读书人即使加入造反队伍,也不可能称王称霸,成为队伍中的领袖人物,多半做个军师之类二三把手的角色,出谋划策,把自己的理想寄托于明君身上,自己则希望以帝王师的荣誉而载入史册。秦始皇加强思想文化统治情有可原,可焚书坑儒确实不该——什么时候见读书人造反成功过啊?反过来想,秦始皇没有“历史知识”,他是第一个皇帝啊,对中国书生的认识还不到位。

所谓不读书的“刘项”,就是亡秦的两位主角:汉高祖刘邦和楚霸王项羽。

秦末农民战争尤其是四年的楚汉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出大戏,个中的许多精彩故事历经两千年而流传不衰,我们随口就可以说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成语: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孺子可教(张良遇黄石公习兵书),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中国最普及的棋类游戏象棋中,两军对垒,分界线上标注的就是:楚河,汉界。

“刘项”是当时起义部队中势力较大的两支,也是灭秦的主力。共同的敌人消灭后,二人争夺天下。初始,项羽的力量要强大得多,但四年战争的结果,却是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开创了汉家数百年基业。

刘邦是胜利者,项羽是失败者。但人们常说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流氓。

据说,清末的科举考试,有个题目是《项羽拿破仑论》。有位考生实在不知拿破仑是何方神圣,冥思苦想半日,终于提笔破题:夫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岂能一破轮不能拿乎?……

司马迁是汉朝人,他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对汉朝的开国皇帝做了诸多的描述,虽不敢直言其为流氓无赖,但通过件件史实,还是基本上勾勒出一个生动的刘邦真面目。如果仅仅从道德的层面来看,刘邦确实不怎么样。司马迁同时也给失败的西楚霸王项羽做了一个只有帝王资格才有的“本纪”,这也表明司马迁对项羽还是比较欣赏的。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刘项原来不读书 讽刺了什么

坑灰未冷指的是秦朝焚书坑儒,

山东乱指陈胜吴广起义,山东指崤山以东。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的题目是《焚书坑》,有的版本中作《焚书坑诗》。作者章碣,有人说是晚唐,有人说是唐五代。

诗的大意说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儿。诗中的“竹帛”指书的印刷材料,是当时文字的载体。“祖龙”指秦始皇。据说有位老者告诉秦始皇的手下一句话“祖龙当死”,而秦始皇就认为“祖龙”指的就是自己。后人作品中常用“祖龙”指称秦始皇,大约来源于此。“山东”是指淆山以东的地方,尤指淆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刘项”指刘邦与项羽。刘项也是读一点书的。项羽还读过一些兵书。诗人原意应是指陈胜、吴广,但陈吴名气远不如刘项大,且刘项虽说读过一点书,但并不多,故以两人代之。据两人讲话做事看,想来于儒家诗书读得甚少,否则也不至于造反了。看到秦始皇出游,刘邦说:大丈夫亦当如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这显然不是儒家风格。

坑灰未冷山东乱指什么历史***

刘项原来不读书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名称:焚书抗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章碣

原文: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词注释

焚书坑:秦始皇焚烧诗书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

竹帛:代指书籍。烟销:指把书籍烧光。帝业:皇帝的事业。这里指秦始皇统治天下,巩固统治地位的事业。虚:空虚。

关河:代指险固的地理形势。关:函谷关。河:黄河。空锁:白白地扼守着。祖龙居: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阳。祖龙:代指秦始皇。

山东:崤函之东。一说指太行山之东,即为秦始皇所灭的六国旧有之地。

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两支主要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不读书:刘邦年青时是市井无赖,项羽年青时习武,两人都没读多少书。

诗句译文

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函谷关和黄河白白护卫着始皇帝所居。

焚书坑内的灰烬未冷山东已发生,灭亡秦国的刘邦和项羽原本并不读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取丞相李斯的建议,于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烧毁图书(医药、卜筮、农作书籍除外),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活埋儒生,力图使他的帝业延续下去。作者可能到过烧毁图书的地方,耳闻目睹,有感而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就秦末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诗的首句点出焚书坑中所发生的历史***。当年秦始皇下令搜集所有民间的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并进行销毁,诗人用“竹帛烟销”简练概括这一史实,而用“竹帛”这一文字的载体,来代指儒家典籍和百家之书,则是故意夸大秦始皇的罪过与荒谬。

紧接着,诗人用“帝业虚”三字来将秦始皇“焚书坑儒”所酿就的后果概括出来,就仿佛秦始皇焚烧书籍的飞烟袅袅升起的时候,他千辛万苦创下的秦国基业也被销毁了,本可以流芳百世的千秋伟业霎时成为虚空。

“帝业虚”引出了次句对“虚”的具体描写,这里的函谷关、黄河仍在,秦始皇以为它们是可以保卫秦朝天下万世长存的天险,但是这些天险并没能守住始秦朝的宫殿,没能守住他奠定的基业,“帝业虚”得到了具体化的阐释。

同时,首句和次句构成了递进的关系,前者说秦始皇焚书是为了禁锢民众的思想,使他们不能产生反抗朝廷的思想,后者则是说秦始皇把函谷关和黄河这些天险看做帝业永固的地理屏障;前者为抑的方式,后者为扬的方式。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只是秦始皇美好的愿望,他的愿望最终还是“虚”“空”了。诗人将始皇帝的两项重大举措都予以否定,说明作者认为帝业永固绝不是压抑民众的思想和凭借险要的地理优势能够做到的,进而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才能使帝业永固。

其中“祖龙”一词用得很有深意,因为祖龙是始皇的意思,点明了秦始皇的野心,即希望秦朝的天下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然而事与愿违,秦朝只经过二代就灭亡了,以至于秦朝宫殿没有得到任何扩建,一直只是“祖龙居”。这里用“祖龙居”来代指秦朝帝业,形象地说明了秦朝的短命。

百度百科-焚书坑?

刘项原来不读书反映了在秦朝的哪个历史***?

焚书坑儒。坑灰未冷指的是焚书坑儒***刚刚结束,而山东乱则指的是该***引发的一系列和起义。这一历史***对秦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推行儒家思想,***取的一项极端措施。

竹帛烟销帝业虚是指什么历史***

反映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原诗是: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唐诗不是很有名,但喜欢读历史的人多半知道它,尤其是后两句,往往被无奈的书生长叹吟颂,表达自己酸溜溜的心境。

诗中“坑灰未冷”指的是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始皇统一天下后,意图“二世三世于万世,传之无穷”,怕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故先焚书后坑儒。但仅过了十多年,“坑灰未冷”就天下大乱,造反的“刘项”,却是“不读书”之人。

历史问题

“竹帛烟销帝业虚”是指焚书坑儒的历史***,这句诗的意思是:燃烧竹帛的青烟散尽,帝业也化而为虚,出自《焚书坑》,这是唐代诗人章碣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为: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的首句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史实作为切入点,明叙暗议,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揭示了焚书与亡国之间的矛盾。次句紧承首句,又从另一角度揭示秦王朝灭亡的教训,有利天险也不能守住基业。第三句在点题的同时,进一步对焚书一事做出了评判。最后一句以议论结尾,借刘邦、项羽二人不读书之史实抒发感慨。这首诗以史家笔法,独辟蹊径,把“焚书”与“亡国”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一起,巧妙地讽刺了秦始皇焚书的荒唐行为。

唐代诗人章碣在《焚书坑》中写道:“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简要叙述中所述的两个历史***!

1、“竹帛烟销”指秦始皇焚书坑儒。

2、“山东乱”指秦末农民起义。

3、“刘项”指刘邦和项羽,两人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崛起的首领人物,俩人都识字不多。

4、诗中的对焚书坑儒的认识有道理吗?为什么?

全诗大意是:秦始皇把诗书焚烧后,他的帝王事业也就完了,拱卫首都的河山虽然险固,也毫无作用。烧书的火坑还未冷下来,原来六国的地方已经大乱了。秦始皇本想用政策制止老百姓造反,但是造反的刘邦和项羽却是不爱读书的人啊!“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两句诗常用来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一意孤行的人,到头来事与愿违,往往受到应得的惩罚。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 想灭掉天下读书的*** 结果历史证明始皇帝太二了。刘邦和项羽,一个是个二流子 一个是个昂昂武夫,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 结果却把秦朝天下给断送了

历史早就证明,任何愚弄人民的政策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说法是错误的。随着人民知识的增长 才能破除愚昧 促进文明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整体秩序的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